淮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全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主责主业,突出重点,全面发力,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取得阶段性进展。
(一)强化党建引领,思政工作质效更高。
一是加强工作力量。发挥各级两站两中心宣传阵地作用,服务中心、军休所开展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演讲等系列活动,1名军休干部被聘为省“红耀江淮”宣讲团成员。二是强化典型引领。各县区常态化举行“立功送喜报”392人次,其中一等功1人、二等功3人、三等功105人、“四有”优秀军人283人。濉溪县一等功臣王航“送喜报”被人民日报、光明网等10余家中央级媒体刊发,激发有志青年参军入伍,报效祖国。三是激励作用发挥。开展“退役军人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培养行动,调研华家湖社区农业产业园等军创项目,与组织部共同优选20名“兵支书”赴黄山学习“五微模式”,支持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杜集区张院村“兵支书”张全军获评“皖美村支书”。持续打造“红耀江淮”志愿服务服务品牌,“燕飞”志愿服务队事迹被省委领导小组《简报》刊载推广。
(二)强化政策落实,优待创新举措更实。一是提前谋划2023年度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二是严格规范10,028名重点优抚对象的身份认定、数据审定,有序发放抚恤补助资金。发放优待证52,916张,发放率高达99.5%。三是拓展优待事项范围,自6月1日面向全国推行三属、退役军人“亮证”免费乘公交,成为“朋友圈”转载的热点新闻;联合民政部门,落实退役军人、三属等殡葬费用减免优待;对接卫健委,鼓励15家市直医疗机构自愿减免医疗服务费,尊崇关爱氛围进一步增强。
(三)聚焦能力提升,就业创业模式更新。市局机关、军供站和县区局联合开展“迎老兵返乡专属服务月”活动,依托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协会、化工协会等社会组织,提前摸排用人单位需求;依托市县镇村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体系,摸清退役士兵技能培训需求和就业意向,建立“用工·就业”供求台账,退伍返乡信息第一时间掌握,就业创业政策“礼包”第一时间赠送,适应性培训第一时间实施,实现“迎”“返”双向衔接,“供”“求”有效衔接,“质”“效”无缝衔接。今年以来,共举办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15场,参加应聘2000人次,达成用工意向363人。
(四)聚焦权益维护,帮扶解困措施更暖。在市辖三区分别打造退役军人高质量发展、“网格化”精准服务和权益维护3个示范区,加强调研和中期评估,推动“十四五”规划落地落实。组织市县镇服务中心(站)56人开展封闭培训,结合“双百”推荐,重点打造退役军人精准服务品牌,推动服务体系再升级、再优化。加强依法行政,定期召开舆情分析等会议,印发全市系统《信访事项办结质量抽查机制》《信访事项复查办法(试行)》,对市、县两级来访接待、书面答复等进行规范,防范化解风险能力、信访办理质效不断提升。
(五)聚焦品牌建设,拥军褒扬氛围更浓。深入开展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系列活动,拥军褒扬工作成效突出。高规格召开双拥创建动员部署会、推进会2次,举办“双拥杯”第十届征文赛、第五届摄影展等系列活动,营造良好氛围。发挥爱国拥军促进会、淮北戎耀拥军服务中心等作用,升级惠军“礼包”,持续打造淮北拥军“十大品牌”。加强军供站建设,保障春季新兵运输、应急演练和跨区域保障亮点纷呈。积极参加首届东部战区军供比武活动,并荣获二等奖。国防大学教授来淮专题考察淮海战役纪念设施。40名零散烈士遗骸集中迁葬、中小学生“我是红色宣讲员”比赛、守护英烈志愿服务队等4次被央视七套报道,褒扬纪念工作经验向全国推广。在局党组和全系统党员干部共同努力下,今年以来的重点工作有特色、有亮点,有巩固、有提升,有传承、有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在下半年工作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一个牵引”、抓实“五项基础工作”、推进“四个创新”、举办“五大活动”,守好安全发展底线,推动各项重点工作和年度考核任务全面完成。
(一)围绕中心,坚持“一个牵引”。以推动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三连冠”为牵引,着力构建大双拥格局。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为契机,发挥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及其成员单位职能作用,落实好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把握节点,倒排工期,认真做好双拥创建工作,确保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进一步做好“社会化拥军文章”,深入开展“爱心送进光荣门”“千企进千家”等活动,举办社会化拥军示范企业授牌仪式,激励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加入拥军“大家庭”,推动形成社会化大拥军格局。
(二)立足本职,夯实“五项基础”。一是细化优待抚恤措施,夯实精准兜底的工作基础。二是坚决完成安置任务,夯实政策落实的工作基础。三是加强基层站所建设,夯实服务保障的工作基础。丰富完善四级“服务清单”,深化服务保障体系。四是守牢信访稳定底线,夯实和谐发展的工作基础。五是保护烈士纪念设施,夯实褒扬激励的工作基础。推动烈士纪念设施提升改造,制定出台市级烈士纪念设施评定标准和规程,落实烈士纪念设施分级管理。
(三)创新创造,推进“四个试点”。在烈山区建设退役军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聚焦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在助力本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优势作用,打造全省示范区。在杜集区打造涉退役军人权益维护示范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基层站预警感知功能,发挥镇、村信访代办员、信访信息员以及老兵调解员的作用,实现“零上访”。在相山区试点退役军人“网格化”精准服务。将退役军人纳入网格治理团队组织,重点探索“精细化治理+个性化服务”,完善高效联动、上下贯通的服务体系,不断优化服务。在濉溪县打造退役军人作用发挥示范区。常态化开展退役军人志愿服务活动,打造“星级”志愿服务品牌。
(四)发挥优势,举办“五大活动”。一是举办好9.30烈士纪念日活动。成立工作专班,细致谋划,做到有方案、有预案、有形式、有内容,并做好宣传报道。二是开展好“市舰共建”和“慰问西藏边防军人”活动。对接“淮北舰”和市“两办”,完善方案细节,确保共建活动圆满完成。三是开展烈士纪念设施解说词提升工作。对接市委党校、市文化旅游体育局等部门,精心打磨。四是开展“我的红色故事·军休干部口述历史”活动。加强“军休智库”建设,征集军休干部“口述历史”,认真进行汇编整理。五是做好“最美”评选表彰活动。结合双拥创建,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全社会尊崇军人、尊重退役军人的良好氛围。
(五)守好底线,确保安全稳定。一是加强安全管理。绷紧安全“思想弦”,始终牢记“讲安全就是讲政治”“保安全就是保民生”,加强意识形态和理论武装,增强忧患意识,建强网评员队伍,坚决守住安全底线,以安全发展的成效来检验“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二是法制建设。深入学习贯彻《退役军人保障法》,组建法律志愿服务队伍,持续巩固深化“蹲点抓落实”成果,常态化开展政策落实“回头看”工作,依法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坚决守住依法行政底线。三是党风廉政建设。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拓展源头防腐工作领域,针对重要岗位、重点关节,做好廉政风险点排查、检查工作,切实加强对廉政风险的防范管理,增强反腐倡廉工作实效,坚决守住廉政底线。攻坚克难,努力奋斗,推动全市退役军人工作争先进位、再创佳绩。